“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直接来源。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升服务效率,使城市功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仅关乎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
围绕“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嘉兴市园林市政管理服务中心持续擦亮“温暖嘉”城乡建设金名片,抓重点、破难点、出亮点、守牢风险点,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全方面提升城市品质,创造既有高度,更有温度的城市。
即日起,读嘉推出“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栏目,续写更多城与人的精彩篇章,敬请关注。
“今年,小区的燃气管道全部改到了室外,现在我们用起来不要太放心!”冬季是燃气安全事故的多发季,往年每到这样一个时间段,市区金都景苑小区中庭苑1幢的范阿姨都格外担心,“小区的燃气管线都二十几年了,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生锈了。”
这份担心,今年已经消失。今年7月,金都景苑小区燃气立管改造工程进场施工,曾经,小区的部分立管被包封在墙体内,存在管道泄漏无法检测和维修的风险,专业技术人员将立管全部改到户外,“从居民家里进户开孔,安装进户管和外立面的立管连接。”嘉燃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裴陶和记者说,小区1176户居民的用气更安全、可靠。
今年,新改建城市地下市政管网被列入2025年嘉兴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计划新(改)建城市地下管网130公里以上,其中包含燃气管网65公里。“我们以韧性城市建设为导向,快速推进燃气管网新(改)建工程,扎实推进城镇燃气安全整治行动,通过制度完善、设施升级、赋能保障、能力提升四维发力。”嘉兴市建设局园林市政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嘉兴还争取到中央预算内及超长期国债资金及省级补助资金超2亿元,加速老旧管道改造、燃气下乡等民生项目落地。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建和改造提升290公里燃气管网,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村里通了天然气,不仅方便了,也更经济实惠了。”今天中午,海宁市长安镇怡院新村村民邵惠森来到厨房,他径直打开燃气灶开关,湛蓝的火焰就“燃”了起来。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一直使用土灶台、煤气罐等,存在诸多不便和安全风险隐患。针对村民的用气需求,海宁市实施天然气“户户通”工程,快速推进天然气用能服务向农村延伸。面对农村地区点多面广、改造条件千差万别等问题,海宁市打破部门壁垒,创新“一次开挖、多管(线)同步敷设”模式。
“户户通”工程实施以来,海宁市累计完成居民用户“瓶改管”28133户,节约工程改造成本9000多万元,户均每年节省用能支出500元。今年,海宁还入选浙江省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理试点名单,加快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现在,在海宁的农村转一转,沿楼体铺设的一根根黄色天然气管道慢慢的变成了乡村一道新的风景线,不少村民家里的煤气瓶已经被淘汰。“以前用煤气一天大概花一块钱,现在用天然气一天才六毛多,很实惠!”邵惠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天然气比之前用煤气一年至少能省下三分之一的费用。
嘉兴持续推进燃气管网向农村延伸和城乡服务同质,今年以来,嘉兴全市新增管道燃气覆盖农村集聚点72个,惠及农村居民3.58万户,更换金属软管6.728万根、安装带远程切断功能智能表具18.834万户,提升用户端本质安全。
农户告别瓶装燃气,直接拧开阀门就能用上天然气。落后的燃气场站也得到提质改造。
去年,南湖区大桥镇云东村的嘉兴市和诚燃气有限公司倪家浜供应站正式启用,是嘉兴市本级首座标准化撬装式Ⅰ类瓶装燃气供应站。“撬装式供应站是瓶库及管理用房在工厂内整体制作成撬装式结构的瓶装燃气供应站,能有效提升安全管理上的水准。”嘉兴市建设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紧盯城镇燃气领域“问题场站”,嘉兴一直在优化瓶装燃气站点布局,聚焦布局科学化、企业规模化、用气管道化、服务标准化等方面,深化瓶装燃气“五化”建设,新建改建Ⅰ、Ⅱ类供应站4座,淘汰Ⅲ类站11座。
既要用上气,也要好用气。居民家中的机械燃气表更换成智能物联网燃气表,自动切断、智能缴费等为居民带来非常大便利;一套瓶装燃气“智能派单”模式优化配送流程,实现从用户下单到送气上门的全流程线上管理,提升配送效率;一张智慧燃气运营平台实时监测,能够感知压力、流量、气源等相关参数,一经发现异常,平台能迅速定位到现场……在推进新改建燃气管道时,嘉兴以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为抓手,加快补齐燃气安全短板,用数字化手段升级设施,筑牢韧性城市“硬支撑”。
燃气安全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我们可以感觉到,嘉兴的燃气管理越来越精细,燃气使用越来越规范。“我们将持续推进瓶装燃气规模化改革,推动包括燃气安全在内的城市运行各项责任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让居民用气更安全、更便捷。”嘉兴市建设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